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平台概况 >> 中心建设概况
中心建设概况

    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的实施,中国汽车工业逐步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型发展,未来我国汽车产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产业,急需一大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探索并建立多层次、立体化、虚实结合、教研互补的实验教学体系,是培养汽车产业转型发展时期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保障。 

    车辆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坚持以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为导向,以全面提高大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为宗旨,以建设网络化、信息化实验教学资源为重点,按照“能实不虚、以虚补实”的思路,实现真实实验不具备或难以实现的教学效果,尤其对于那些涉及高危或极端环境(如车辆碰撞实验)、不可及或不可逆的操作(如自动变速器换挡油路模拟等),以及需要高成本、高消耗的大型或综合性实验项目(如汽车操纵稳定性实验等),从实验教学思想、体系、模式、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进行系统化设计,使学生在自主交互的虚拟环境中完成各类实验。 

    在全面梳理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需求及实体实验所缺资源的基础上,中心围绕《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设计》、《汽车电子》、《汽车测试技术》、《新能源汽车》等核心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以夯实基础,强化工程能力、引导技术创新为宗旨,将车辆结构原理、车辆动力学性能、汽车电子与测试技术、新能源汽车、汽车制造技术等知识模块相结合,通过自主开发、科研成果的转化和现有资源的利用,构建了“汽车构造原理与虚拟拆装”、“汽车性能仿真”、“汽车电子与测试技术”、“ 新能源汽车”及“汽车制造技术”等五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主要服务于 “车辆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热能与动力工程”、“交通运输”等专业。在五大平台中共开发了48个实验项目,这些项目充分体现了车辆工程实验的“工程性、研究性、探索性”特点,如图2a和图2b。 

undefined

图2a 车辆工程虚拟仿真中心的总体架构 

 

undefined

图2b 车辆工程虚拟仿真中心的“平台-模块-实验课程”关系 

中心整合车辆工程、机械工程、交通运输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和电气与控制工程等学科资源,组建了跨学科、校企联合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团队,建设了开放式虚拟仿真实验管理平台,开发了一系列虚拟仿真实验软件。 

    中心开发了包括虚拟实验中心网站、实验课程管理、实验教学安排、典型实验持续维护、实验报告的自动批改、实验成绩统计查询、数字化资源管理、师生互动交流和系统管理等子系统,着力打造开放式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管理和共享平台。教师可利用该平台在网上安排学生预习、指导学生实验和批改实验报告,学生可利用该平台在网上进行选课、预习、自主测试、自主设计实验以及撰写和提交实验报告。平台支持“虚拟实验+现场实验”融合的教学模式,并提供一体化的教学过程管理,学生在理论学习之后利用虚拟实验进行实验预习、操作训练,然后再进入实验室现场进行实验。 

    中心现有实验场地10000多平米,拥有仪器设备1000多台套,经过多年的持续投入与建设,中心已成为管理先进、设备领先、资源丰富的现代化虚拟仿真中心,能实现校内外、本地区及更广范围内的实验教学资源共享,满足多地区、多学校和多学科专业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需求,实现学校购置的所有实验软件统一接入和学生在平台下进行统一实验的目的,为学生实践教学与科技创新、教师教学与研究、技术人员培训和企业产品研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江苏大学车辆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挂靠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为强化中心与校内外相关单位的协调与合作,中心主任由车辆工程学科带头人、江苏大学副校长陈龙教授担任,由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院长江浩斌教授担任常务副主任,负责中心的日常管理,协调中心各平台的建设、管理和使用。中心研发了具有扩展性、兼容性、前瞻性的管理和共享平台,以车辆工程专业为基础,充分考虑交通运输学科中的交通运输专业及交通工程专业的培养特点,可满足车辆与交通类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需要。中心的实验教学队伍由学科专业骨干教师、信息技术研发教师、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及实验教学管理教师组成,现有专兼职教师 68人,其中包括与中心有长期合作关系的南汽集团、徐工集团、江苏超力电器公司、南京金龙客车公司、江苏春兰清洁能源公司等企业10名工程师作为兼职人员,以及深圳国泰安教育技术公司、南京先极软件公司、江苏大学信息化中心等单位5名信息技术人员参与中心建设。 

版权所有:车辆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共享平台